【课程分享】在这里,读懂中国梦——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

时间:2016-04-21      文章来源:基业长青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讲话,诸多央企、国企积极主动学习领会。中国电建股份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中轮训课上,王老师激情飞扬,字字铿锵,深入浅出解读中国梦,为此次轮训打响了发人深省的第一枪,听至动容处,不免让人感慨“座中泣下谁最多,中华儿女衣衫湿”。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正式提出“中国梦”。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时,习近平总书记说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中国梦,简而言之,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复兴”是中国梦的关键词,中华民族曾兴旺发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直至近代,中华民族饱尝了鲜血和耻辱。


中国梦是历史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些外国人往往不理解中国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快,中国人搞发展的劲头为什么这么大。这首先要看看中国的历史。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很辉煌,而近代以来又很悲惨,受尽屈辱,这个反差太大了。每一个中国人想起那段历史都会感到心痛。所以,中国人总有那么一股民族复兴的心结和劲头,这是一种精神动力。

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乡愁四韵》中将这种精神动力表现得震撼人心:“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那血一样的海棠红/那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习主席访问欧洲时,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送给他一幅1735年绘制的中国地图,其形状正是一枚圆润的海棠红。


“中国梦”并非一句心血来潮的空洞口号,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儿女就开始了民族复兴之路,中国梦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中国梦是现实的

中国梦既非空洞的,更非虚幻的,它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其背景是理性的、现实的,即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100年”目标。

在很长一段时期,中国人真是在做梦,找不到出路。经过170多年的奋斗,现在是到了快要梦想成真的时候了。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中国的飞速发展令世界瞩目,英国权威的军事刊物《简氏防务周刊》评论道:中国近年来国防力量的增长创造了令人瞠目的奇迹。

面对日本的战争叫嚣,中国绝不后退半步。对于部队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个层面,落脚点是“人民幸福”。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直接受益者。因此,“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中国梦不仅仅是理想、是目标,也是现实,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老百姓的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为什么要使用“中国梦”这个词?“中国梦”只是一种表达方式,感性的表述蕴含的是理性的内容。使用“中国梦”这样一个概念,实际上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通俗表达,它用最简洁、最生动、最直观的语言表达了中华民族百年奋斗的光荣与梦想。以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来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民、鼓励人民,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社会各个阶层的力量共同推动国家进步发展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实现个人的价值。从这一点而言,中国梦与美国梦异曲同工。

为什么要用一种感性的语言来表达呢?这主要缘于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出现。新的文化思潮倡导感性主义的语言,反对宏大叙事和理论化。诸如现在流行的许多网络语言都极其感性和简洁。习近平总书记就曾用大白话“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来体现中国梦最大的包容性。

习近平总书记也善用古语诗词,他说,“雄关漫道真如铁”是中华民族的昨天;“人间正道是沧桑”是中华民族的今天。我们也祝愿中华民族的明天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吧!

京ICP备16031382号-1copyright@2016 北京基业长青管理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010-68936077;010-68931983 邮箱:service@wowproject.org

技术支持:中科服

京ICP备16031382号-1copyright@2016 北京基业长青管理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010-68936077;010-68931983 邮箱:service@wowproject.org

技术支持:中科服